close

◎關於音樂的一些想法 - 談Philp Glass與Ludovico Einaudi的一些差異


  在談之前,得先說一件事情。
  慢慢覺得自己的音樂能力好像不是很足夠:我必須要看過音樂的樂譜,或者實際演練過一次之後,才能感覺得到曲樂的內在結構。好像還是沒有辦法只需要聽到音樂,就能夠理解。這是我在聽PG跟LE這麼久之後,才領悟到他們之間差異的感想。
---
  這一陣子每天至少練一個小時的鋼琴之後,慢慢能夠明白,為什麼LE並不特別喜歡自己被定位為極簡主義流派的鋼琴家。我並不知道其他的極簡主義作曲者如何(改天會來聽聽看),但目前以PG的樣貌作為判準的話,LE跟PG雖然都被一般人認為是極簡主義作曲家,卻是有著截然不同的面貌的。
  若真要說的話,LE習慣的手法是主題A、主題B、主題A變奏、主題B,主題B變奏,有時候有C作為結尾。可是PG則是幾乎都不知道該怎麼切割他樂曲的部分:PG的東西有個常態是一段旋律大概會重複兩次,然後細部地開始改變,然後再回到前面的旋律再來一次,再改變。接著在原本的基調上換掉音樂的節奏結構,但中心線(意識)不變。所以PG的東西幾乎可以說是一種近乎無調性、無旋律性的音樂。當然,電影配樂這種樣態比較少,但是他交響樂的作品這個特色就很顯著:改變的部分可以是主調樂器的變換疊加,或者在某一段中的a旋律到b旋律的來回交替的細部變化,所以真要說的話確實是非常難切割PG的作品。
  因此如果要以PG為判準的話,那LE的音樂則相較比較有旋律性,比較能夠清楚地區分那邊屬於A,那邊屬於B,因此不太像極簡主義;而其輕柔的特色反而使其向New Age靠近許多。這大概是為什麼說LE是介在兩者之間的原因。但不能否認LE的音樂特色還是帶有極簡主義的風格,所以要說他絕對不是極簡主義者,好像也不太合理。
  故,就這個角度來看的話,LE在極簡主義上面的成就是絕對不及PG的。我自己覺得,雖然PG的東西聽起來幾乎沒有變化,但是他的作品實際走過之後,會發現層次上的變化是極其絢爛的。至少對我而言,這種細微的變化必須要幾乎整個人都陷進去音樂之後,才會有很強烈的感受。但LE的東西相對就比較淺,很容易可以從表象上抓到一些關於音樂的層次變化。但我沒有否定LE的音樂成就的意思,實際上,我認為兩者的音樂風格並不相同,並不能這樣一番兩瞪眼的拿出來比較成就高低,只是明白了,LE為什麼不太願意自己被分類為極簡主義者,但是又寧可自己在沒辦法分類時,被歸屬到極簡主義流派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ampmike 的頭像
    clampmike

    La Tristesse

    clamp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