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鷂〉


  〈紙鷂〉一文,作為陳大為先生創作理念的展示,其宗旨在於說明作為一個詩文創作者的信念、態度,並以三層介面的手法,呈現出詩人、社會、以及生存黑洞的交互關係;而這三個介面,分別為代表詩文創作者信念的「紙鷂」、代表塵世實況的「現實」、以及隱藏在現實之下,每個創作者最後都必將面對到的「生存黑洞」。對這三者介面的分析,以下將透過紙鷂[1]的觀點來詮釋。

紙鷂是詩,也是詩人的信念,它帶著一燭光的亮度,從地平線上飛起,象徵著詩人從現實的生活當中,看到了隱藏在平凡後的黑暗。詩人有所思,有所感,故為詩、為文,以抒發自己的感觸,並希冀能夠同時對地平線上的人們有所提示,進而產生共鳴。然而,悲哀的是,就如本間久雄所言,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只是活者,生存者,而不是生活者。所以對偶然啣著微小光亮起飛的紙鷂,他們並不在意;更絕望的是,那無時不在的黑暗,其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且囊括住天地萬物,以致於紙鷂的羽翮不能承載住這股重量,所啣的光芒不能照得太遠,抑或是維持太久。紙鷂終要被這力量給折服,從飛行軌跡上打落,摔回到地平線,甚至墜落至幽冥之間。

  所以詩人是孤獨的,在平凡的塵世中,偶然地了悟了黑暗的本質,卻無人得以訴說,只能在黑暗的天空中等待一個眼神,等待有人從生存中變成生活者,領悟或與他的意念共鳴;所以紙鷂的光是短暫的,是微小的,它只能在黑暗中看到一點世界的真相,只能對社會做出一點關懷,而且也只能做出那一點關懷。詩的文字再鋒利,再尖銳,行將就木的人仍舊行將就木,槁木死灰的人依然槁木死灰,世界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只是多了些被漩渦拉扯撕裂的碎片,埋葬在黑夜之中。

  因此詩人只能不停地寫,用全部的心意化作養分,助紙鷂振翼、升空,期待它以最佳的姿態去面對理想中的讀者,一個分享的對象,一個在關懷中張開自己翅膀的紙鷂。

    至此,文章的三個介面便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以平庸的現實作為起始的介面,紙鷂用跳脫的姿態,穿越深層的黑暗,藉以展現出即使寂寞,仍要以全心灌注在詩文創作的不滅熱情。



[1] 本文中,紙鷂其實亦能拆解成為兩線:一者,如前所述,為所有詩人為詩信念的共同代表;其二者,則可理解為學弟初出茅廬,涉世未深,如何從懷抱希望的高處落下,摔至谷底,又重新站起的歷程。但既以創作者的信念為主述,則此一路線便表過不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mp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