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慕尼黑(Munich)



電影簡介: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巴解恐怖份子潛入選手村,屠殺以色列運動員流血事件後,以色列當局要針對11名有嫌疑參與這場屠殺行 


動的巴勒斯坦人復仇。


小小評論:這篇影評,拖稿不是沒有道理的,本該在看完電影當天就寫了,但始終安靜不下來的感覺逼得我拖到今天才完稿,先獻上我小小的歉意給各我定期在瀏覽我的BLOG的同仁們,很抱歉,我真的不是有意的。這部戲有幾個地方,使人很難下定論。史蒂芬˙史匹柏(以下簡稱史)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主軸固然簡單,可是史似乎希望使兩邊能有均衡發展的機會,使致整部戲在原本就已經相當黑色的前提下,又添加了緩慢而沉重的步調,這部戲,也因此而冗長而有些失味。有人認為,史在戲中搖擺不定的曖昧情結一直要到戲末定格的雙子星大樓才穩定下來,我不以為然,如果史今天偏袒任何一方的話,打從一開始,他就大可以壓榨任何一方的生存權利就好了,又何必讓雙方都有發言的機會呢?(當然,也許是爲了他的身為猶太人的身分而小心翼翼,也或許是爲了表現他的高尚情操。)明顯地,史想說的即是不論站在哪一個立場上來說,以阿雙方,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呼喊真理的「恐怖份子」:沒有誰因為今天脫離了國家系統或站在被欺凌者的那一方,就擁有權力去做這樣的事,-我們傷害的是別人的家庭,殘殺的是別人的未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又何嘗不是屬於同一個團體的人?大部分人都會看到有關於以色列暗殺首領艾夫納的心境變化,我就不再多作贅述,關於他,我只想特別提出兩個片段,一是他後期組員大多死去後,他睡在衣櫥裡的情景;二則是他打電話給他太太,那種跟女兒之間只有聲音上的交流的感情。前者極端諷刺,後者則是在最極端的無奈之下,呈現出最原始而深沉的痛苦。那種從高尚愛國主義者到殺人機器到最後被追殺者的心境,何其蒼涼!末了,以3.5顆星表達我對這部戲的看法,有深度的電影內涵,不良的電影節奏,失去電影重心的拍攝手法是本部戲的主要特色。至於其他沒有談論到的地方,有些是我沒有刻意提出,但也可能是我沒有注意到,不論如何,歡迎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ampm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